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

type 1 DM

第1型糖尿病  (GAD Ab > 1.5U/ml (usu >50); C-peptide < 0.5 ng/ml)

-在兒童期大部分( 55-98% )是第1型糖尿病( Type 1 diabetes ),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層,只是常見於青少年時期。
病因
-由於胰腺中的β細胞遭到破壞,通常導致胰島素絕對性缺乏。
-分為免疫媒介性( immune-mediated )和特發性( idiopathic )。
-免疫媒介性第1 型糖尿病是一緩慢漸進性的自體免疫性疾患。
    自體免疫性疾患指病人體內自發性的產生具破壞性的抗體,而攻擊自己的組織。
    病童體內可檢測出各種會破壞胰腺中β細胞的抗體和淋巴球。
    當 80-90% 左右的β細胞被破壞後,臨床上便漸漸出現症狀。
-目前仍不知特發性第1型糖尿病確實的病因。
臨床病程
   病童常有數週至數月的病史。
  常見的症狀有多尿、多飲、消瘦、多食、倦怠、夜尿(甚至尿床)、腹痛、嘔吐、口腔或陰部黴菌感染。
  嚴重的會脫水。
  約有 1/3-1/2 的病童發生糖尿病酮酸症( diabetic ketoacidosis, DKA )。
  有些病童是因感冒之類的感染而使糖尿病症狀顯著表現出來。
  發病時,血糖會上升,常常高過 200 mg/dl ,且多數尿中有酮體。
  經治療後,病童通常可在數月內恢復原來的體重。
蜜月期 (Honeymoon period)
   在經胰島素治療後,病童的病情漸趨穩定。幾週或幾個月之後,胰島素的需求量可逐漸減少。

   約有 75% 的病童其需求量可≦ 0.5 U/ 公斤體重 / 天,且血糖仍能控制得很好。
   這種情形能持續數週至數月,最長可達2年。
   這段胰島素需求量減少的時期稱蜜月期。


第一型糖尿病患會發生一連串的自體免疫反應,致使體內產生對抗胰島貝他細胞(β cell)自體抗體,如
  -ICA (islet cell antibody) 自體抗體,或
  -麩胺酸脫羧(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, GAD)
     *GAD為合成伽馬氨基丁酸,簡稱為GABA(gammar aminobutyric acid) 之速率控制酵素,甚至未經胰島素治療就自行產生
  -胰島素自體抗體(insulin autoantibody-IAA),加上細胞免疫反常現象,致使貝他細胞破壞。當貝他細胞破壞程度超90%以上時,臨床上就會出現糖尿病症狀。第一型糖尿病除了產生胰島素自體抗體(insulin autoantibody-IAA),還有GAD抗體及 IA2
( autoantibodies to tyrosin phosphatase) 抗體,這三種自體抗體目前被認為引起第一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。

  GAD抗體最近在診斷上利用得比較多,但GAD的檢查可能要花上數日,如果能証明本抗體對第一型糖尿病是有力証據,可以說確定診斷或接近確定診斷。
    但是也有自體免疫以外的,即所謂「劇症第一型糖尿病」,本病並不依賴自體免疫,目前瞭解得不多。另有一種為「特發性第一型糖尿病」,對其發生原因並不清楚,也就沒有辦法確定診斷。
    第一型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不足,是絕對的不足。
    要評估這個方法最簡單的方法是測定C-peptide。在胰島素細胞中先形成proinsulin然後再分解成insulin connecting peptide(C-peptide)C-peptide為胰臟製造胰島素過程中的副產物,不具任何生理作用,但在監測胰島素分泌上扮演重要的角色,臨床上常用來評估糖尿病患者尚存多少自行分泌胰島素。C-peptide很容易從小便檢查出來,如果胰臟能夠按時分泌胰島素,小便有一定量的C-peptide出現。但當血糖很高時,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,這是由糖毒性引起,其作用機轉還有許多爭議,對第二型糖尿病也會出現這種情形。
    因此檢查尿中的C-peptide很高,那就不是第一型糖尿病,低的也不能算是第一型糖尿病,這是診斷第一型糖尿病困難的地方。

C-peptide最大的特點在於「胰臟本身分泌 的胰島素才會分解出C-peptide,以注射方式進人體的胰島素則 不會有C-peptide產生」,因此C-peptide能反應出胰臟分泌胰島 素的真實能力。

臨床上為何不直接測定血中胰島素而要測定C-peptide呢?主因是測定胰島素容易受外來胰島素(注射胰島素)及胰島素抗體(患者本身產生)的干擾,進而影響檢驗結果的正確性。而測定C-
peptide則完全不會受上述因素的干擾,因此C-peptide已成為評估胰臟分泌胰島素狀況的指標。

正常參考值:0.9 ~ 7.0 ng/ml

空腹時血中的C-peptide(胰島素存量指標)低於0.35ng/ml (<0.5),
或經1mg Glucagon(升糖素)刺激6分鐘後,C-peptide值增加不顯著(增加量小於0.7ng/ml),
或6分鐘值低於1.8ng/ml者,即可能是第1型糖尿病

糖尿病是多樣性病因的疾病,根據病因,世界衛生組織將糖尿病分為四大類,他們的特色如左表;病因不同,糖尿病的治療對策就不同,要理想控制糖尿病,就必須盡可能診斷出糖尿病的病因,我們提出四位新診斷的糖尿病人,來瞭解糖尿病病因的診斷方法和治療策略。
類型
病因
診斷方法
好發年齡
藥物治療方法
第一型
自體免疫胰島炎
檢驗血液自體抗體
常見於幼年
胰島素注射
第二型
不明,遺傳性
尚無診斷方法
常見於成年
早期口服降血糖藥,晚期需胰島素注射
續發性
其他疾病造成
診斷其他疾病
不一定
治療主要疾病
妊娠性
不明,懷孕誘發
臨床觀察
懷孕期間
胰島素注射
病 例一:
  黃姓國小五年級學生,最近十多天以來,一直陳述多尿、口渴和食量增加,體重由三十二公斤減輕為二十六公斤,入院高醫時,空腹血糖386毫克\每百毫 升,尿液有酮體反應,血液酸鹼度為7.16 (正常範圍7.35-7.45)。血液麩胺酸脫羧(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, GAD)自體抗體152單位\毫升 (正常在1.5單位\毫升以下)。由GAD自體抗體的陽性反應,我們診斷黃同學患典型的第一型糖尿病,表示他的胰小島發生自體免疫反應,不能分泌胰島素, 必須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。
病 例二:
  王姓高三男同學,十九歲,身高一七○公分,最近二個月以來,有明顯多尿口渴現象,體重由八十六公斤降為七十九公斤,到高醫門診檢查,空腹血糖為 282毫克\百毫升,尿液無酮體反應,血液GAD自體抗體為陰性反應,所以不屬於第一型糖尿病人。王同學需藉飲食節制和運動控制血糖,減輕體重後可能不需 服藥,否則可以口服降血糖藥控制高血糖。
病例三:
  曾姓男性記者,五十五歲,身高一六八公分,體重七十六公斤,身體檢查發現空腹血糖為196毫克\百毫升,膽固醇226毫克\百毫升,三酸甘油酯368毫克\百毫升,無GAD自體抗體,父親肥胖也是糖尿病人,曾記者應屬於典型的第二型糖尿病人,處置和病例二相同。
病 例四:
  孫姓男老師,五十歲,身高一七○公分,體重六十二公斤,最近十多天以來,多尿、口渴和體重略微降低,到高醫住院,抽血檢查血糖288毫克\百毫升, 膽固醇189毫克\毫升,三酸甘油酯158毫克\百毫升,尿液有酮體反應,血液GAD抗體為120單位\毫升。我們診斷為第一型糖尿病人,可以預期幾年內 應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。
GAD 自體抗體 
  -是一種酵素,也存在於胰小島貝他細胞上,在自體免疫胰島炎發作時,病人的免疫系統把自身的GAD錯認為外來的抗原,因 而對GAD產生抗體,我們稱為GAD自體抗體,
  所以只要在病人血液能檢驗出GAD自體抗體的增加,就可間接證實病人是患自體免疫胰島炎,也就是第一型糖尿 病。
  第 二型糖尿病遺傳性很高,如果父母均為糖尿病人,子女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更大更早,由於台灣物質生活超水準,青少年體型肥胖,也是目前台灣青少年中 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率增加的因素,這群病人臨床症狀緩和,體內胰島素並不缺少,不需胰島素注射,應以飲食和運動治療為主,以口服降血糖藥為輔。
  第一型糖尿病人不全是發生在幼年期,任何年齡都可能有第一型糖尿病例,如病例四,這些在成年出現的第一型病人早期血液GAD自體抗體增加,胰島素分泌較差,數年內必須注射胰島素才能理想控制血糖。
病 因不同,糖尿病的臨床表現輕重就有不同,而且治療也就不同。雖然第一型糖尿病人發好於二十歲以內的青少年,但是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人都有可能發生在任何 年齡層,也無法藉臨床症狀來鑑別診斷,所以對新診斷糖尿病患應抽血檢驗是否有GAD自體抗體存在,確定病因做正確而迅速的治療,預防發生慢性併發症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