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出一種只有魚肝油大小的迷你儀器「拋棄式膠囊內視鏡」,配合無線遙控,宛如「照妖鏡」般讓腸道內病灶無所遁形,相當精密。
病患吞嚥膠囊內視鏡檢查胃腸,可免掉吞嚥內視鏡的痛苦,未來會採軍民合作技術移轉方式生產,預估一年後可量產上市;搭配醫院療程,總花費只有進口貨一半,約兩萬五千元至三萬元。
中科院材料暨光電研究所專案計畫負責人吳憲明說,國產膠囊內視鏡已完成動物實驗,將進入人體實驗檢測。量產上市後,患者在空腹狀態喝白開水即能吞服,在腹部綁好一個小型接受器,便可安心睡覺。
膠囊內視鏡含前端攝影機、影像感應傳輸器和精密電池,進入受檢者腸胃系統後,每秒可拍攝兩張彩色照片,並將所有影像資料,傳送至無線傳輸接受器。
「膠囊內視鏡」的電池續電力約八小時,從口吞入腹中,走遍腸道組織需六小時,可傳送五萬多張彩色照片。受檢者隔天將影像接受器交還醫師,把數萬張影像在電腦中還原成影片,對照時間刻度,即能找出病變。最後,膠囊內視鏡會與糞便一同排出,無痛完成檢查。
國產的「拋棄膠囊內視鏡」設計一個廣視角鏡,使用良好影像品質的微小型膠囊鏡頭,鏡頭組由一片塑膠非球面鏡片和一片玻璃片組成,縮裝成長十點七公厘、寬九點八公厘的模組,整個膠囊約二點六公分,使用白光LED為光線。
中科院研發小組於半年前連續進行四次的豬體實驗,發現初期廣視場角設定七十度太小,在豬腸氣脹時,幾乎無法看到腸壁;改良廣視場角可達一百卅度,即成功傳出並錄下高解析的胃腸影像。
吳憲明說,研發膠囊內視鏡,兩組積體電路原材料都是國產品,一組是影像,另一組是控制;預定以半年時間做人體實驗,半年組裝生產,一年後即可上市。
初估量產後每粒拋棄式膠囊內視鏡單價是廿至五十元美元,不超過兩千元台幣,比日本、以色列同類產品便宜。
目前醫院採用進口膠囊內視鏡,搭配療程總花費約五萬元。
【記者曾增勳/桃園縣報導】林口長庚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許振銘說,使用進口的拋棄式內視膠囊檢查腸道收費四萬六千元,如發覺病灶治療動輒需要再花數萬元,變成有錢人才有辦法使用;如果國產貨上市價格可大幅降低,可造福更多患者。
許振銘指出,一名五十歲男子去年持續解出黑便,最後發現是小腸肉芽組織作怪。但因各大醫院使用的膠囊內視鏡大多是進口產品,服一顆下肚做檢查,長庚收費四萬六千元,治療再收費二萬六千元,一個小腸肉芽治療就花費七萬二千元。
【2007/06/27 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